而我的好朋友小爽也被“親愛的”呼悠過,她說,前些日子,朋友介紹了一個代銷化妝品的女孩與她認識,據說這個女孩的業績在華北地區都是有名的,這個女孩見她面半小時后就一口一個“親愛的”叫她,她其實并不舒服,因為初次見面,關系還沒到親到那個份上,但最后她還是架不住她的熱情,買了一套眼霜,因此在小爽看來,“親愛的”是一種套近乎公關手段。
而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兔兔在網上購物的時候遇到一個店主,初次購物便被對方稱呼為“親”,連“愛的”都省了!“開始聽著同性這么喚我真還有點起雞皮疙瘩,但多聽兩遍竟也習慣了!下次還想到她那里轉轉!”兔兔說。
我還有一個發現,除了推銷員以外,喜歡使用親愛的相互稱呼的,還多是一些寫字樓里的女白領,有的的確關系甚篤,是生活中的死黨和密友,有些卻關系一般般,甚至在背后互相戳著脊梁骨罵,但是,女人就是女人,她們有些人就能夠在聊天的時候口是心非的互稱親愛的。
kurki說,我辦公桌對面是我的上司,她一叫我親愛的,我準知道她有事情要我處理————我恨這個稱呼,假假的熱情,虛偽的要死呵!
除了親愛的以外,第二個在職場中被廣泛使用的詞語就是“同學”。我認識的小唐在自己工作兩年后第一跳槽的時候,在公司網站的論壇上留下了一封****,信的題目就是“別了,同學們!”小唐說,最初到公司的時候,最親切的莫過于,對同事以同學相稱了,他最喜歡掛在嘴上就是“同學”這個稱呼了,小唐說,也許是因為對于大學校園的深深懷念,他總覺得同學這個稱呼比“老師”或者“領導”之類的親切!在小唐的眼睛里面,公司就是“集體”,公司的每一個同事就是“同學”,因此,他因為某種原因要離開的時候竟然有了一種和轉學一樣的不舍,他在信里面逐一感謝公司里的每一個“同學”,他說:“太多的好同學,名字我記得清清楚楚,是你們讓我感覺到溫暖,我會在私下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而我在參加某次發布會的時候,70年代生人的主持人,在介紹嘉賓登臺亮相的時候說到“某某先生”的時候,那個人竟然要求主持人用“某某同學”的方式重新介紹,然后再出來,那時,我聽到主持人很自嘲的笑著說,看來我已經老了,在現在的江湖里面混,“先生”已經很落伍了啊。
“親愛的”,“同學”都是近年在職場里冒出來的新詞,但其實很多原有的稱呼在如今的職場里面也有了新意,比如“老師”一詞。
近年來,在文化傳播領域,例如媒體的編輯部中,不少青年人不約而同地改稱他們的上級為老師,亦即把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升格為教導與被教導的關系,聲聲“老師”,比之以往叫什么“主任”呀、“主編”呀、“同志”呀,何其溫情脈脈!而且人際關系中一旦加入了師生的情份,單位氣氛就變得濃醇了。我的很多朋友切身感受到這是非同小可的好現象,是既合理又合禮的好風尚。
其實,古往今來,老師這一稱呼,原就不特指在冊教師,能者、賢者、老者等都是廣義和廣譜的老師,既然三人行必有我師,那么三人行,當亦有我徒。在社會的文化交匯和人際的經驗交流中,人們的師生身份并不是固定的,一個人會時而以傳授者身份出現,時而以接受者身份出現,只不過有的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罷了。同時,在職場中,老師這一稱號的感召力,師生情誼的微妙性,不是其他力量所代替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職場里面稱呼的變化也頗耐人尋味。革命年代,人和人之間都互稱“同志”,“同志”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樸素情懷的表達,然而如今,“同志”也有他意,除了正經的會議,同事中少有人在平時一本正經的如此稱呼了。還曾經有一段,工廠里面的新手喜歡稱別人為“師傅”,后來,人們都覺得“師傅”都和修鞋的,開卡車的司機有關,這么叫的也少了。現在,美女、帥哥、某總、老板都在很多商業場所泛化和流俗了,包括嗲聲嗲氣故作姿態的“親愛的”、“寶貝兒”、“同學”等也偶爾會在某些場合帶給我們新的尷尬,是啊,辦公室里面,到底你是誰的“親愛的”?
|
郵箱:webmaster@vdolady.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備090052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