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病(波羅的海一海灣漁民由于攝入工業廢水中砷化氫所致的病)
haff病,又名“瀉湖病”,英文全名叫HaffDisease,中文又名哈夫病。1924年,該病在當時德國的波羅的海地區被首次發現,估計跟吃了瀉湖中的魚有關系,因此后來叫瀉湖病。
多為患者食用水產品24小時內出現的不明原因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臨床表現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紅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現醬油色尿,大部分預后良好,個別嚴重者會出現急性腎衰竭。
7-8月份以來,南京等地陸續出現多名食用小龍蝦致“橫紋肌溶解癥”患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疾控中心)專家今日下午在南京公布,他們所患應為一種名為HAFF的疾病。
“依據初步的流行病學調查、臨床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和臨床會診意見,綜合分析認為與國際上時有報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具體致病因素,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吳永寧說。
吳永寧是在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據吳永寧介紹,HAFF病在波羅的海地區、地中海地區、美國巴西、中國北京均有過報道,多有食用水牛魚、銀鯧魚或小龍蝦等水產品史,懷疑含有某種生物毒素。
其中,美國自八十年代起共報告了23例HAFF病例,波羅的海地區近9年共報告近1000例HAFF病例,而北京則在2000年報告了6例因食用小龍蝦引發的HAFF病。
吳永寧指出,迄今報道的HAFF病多為食用水產品在24小時之內出現不明原因的橫紋溶解綜合癥,臨床表現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紅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現將有色尿,大部分預后良好,個別嚴重者會出現急性衰竭。
“南京地區發現的食用小龍蝦相關的橫紋溶解綜合癥患者,具有與HAFF相似的流行病學特征和臨床表現。”吳永寧說。
國內外文獻資料顯示,HAFF病臨床表現,總體是輕微的,也可能會有腎功能的損害或者是死亡,但是經過及時發現和及時就診完全可以治愈。
不過,HAFF病的致病原因至今不明。
|
郵箱:webmaster@vdolady.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備090052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