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人的一項調查,從上學前班到畢業中學,美國兒童平均花13,000小時在學校,花18,000小時在看電視。不知道你們家的數據是什么樣的,但相信等到你兒子十歲時,他的積累的卡通片數量大概應該與你自己的收藏差不多。
人生來是靠學習和積累來了解、掌握和控制周圍世界的。我們的大腦因此非常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一個健康的環境對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長年累月地看電視,一點點一天天,我們的孩子其實在無形之中就被電視里看到的內容洗腦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學習習慣和道德觀,都受到他們所觀看的影片的影響。
教育性、啟蒙性的卡通片
音樂、節奏和色彩:嬰幼兒不妨看看《泡泡寶寶》。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情節的連續劇。被卡通化了的主角是一群五顏六色的可愛的泡泡般的“寶寶”。他們跟著仿佛來自外空的音樂飛翔舞蹈,他們的形狀很簡單,只有圓錐形的身體和頭上的兩只大眼睛,剛好足以抓住低幼孩子的注意力。
顏色、形狀、數目、字幕、生詞:資格最老的當然要數《芝麻街》。拍攝這部連續劇時,一群嚴肅的教育工作者每拍完一集,都先放給小批兒童觀看,隨時修改不能吸引兒童的地方,最后終于找到了現在成為經典的結構和拍攝模式。《小小愛因斯坦》系列,也是適合低幼啟蒙的作品。另外還有國外正走紅的Blue’sClues,很生動地對孩子進行啟發,無形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社會交往: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自幼開始培養。一些表現人際之間美好情感和交往的卡通可以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在這方面,《天線寶寶》是很好的選擇。很多成人不明白為什么如此簡單的情節和人物設置會對孩子產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但《天線寶寶》不是隨意之作,也是由一群兒童教育專家反復調查研究,專門為低幼孩子量身制作的,充滿友好、團結的氣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小朋友們想要的。
給低幼孩子選擇卡通片,一定要注意影片的節奏。1997年,當《神奇寶貝》的某一集開始播放時,世界各地都出現兒童在觀看該集影片后驚厥的現象。后來的調查發現這些孩子本身都有癲癇等易于出現驚厥的疾病,證明卡通片中飛速變化的聲光色可能引起孩子大腦信息處理的短路。卡通片中的信息以各種形式極快地傳輸給孩子,孩子的大腦必須快色處理這些信息,在有缺陷的孩子那里引起驚厥,在正常孩子中往往導致誤解。而在習慣了快速接受信息之后,孩子會對接受更加細節的、有條理的信息,比如書本學習失去興趣。幸運的是不少人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而開始制作適應孩子接受的節奏舒緩、信息量有限、解釋清晰詳細的影片,比如《巴巴爸爸》、《藍色小歐斯》都是其中的典型制作。如果你家中有一個十分活躍好動的孩子,可以試試看這兩部連續劇能否讓他安定下來。
|
郵箱:webmaster@vdolady.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如有違反,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09-2010 Vdo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備09005267號